书香桦甸,文心读书,听有温度的声音,了解本土文化,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本周与大家分享的是“絮说乡愁”。
絮说乡愁
作者/王立群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湖南考察时,和群众坐在一起攀谈。他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有一个词叫乡愁。什么叫乡愁呢?乡愁就是对自己故乡的想念。
故乡,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老家、家乡,出生或久居的地方。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孩子长大了,读完了书,学得了本领,有的就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面去闯荡。但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想念故乡,想念亲人,想念朋友。这就是乡愁。
古往今来,乡愁一直伴随着每一个离家的人。作家、诗人是感情丰富的人群,他们一旦离开故乡,总是把乡愁揣在心中。每每想起故乡,就会用文章和诗歌来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脍炙人口,人人皆知的李白的诗《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圣杜甫有句千古绝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知因了什么,古往今来,文人们每当想起故乡,都要想到月亮。李白、杜甫的诗是用月亮抒发心中乡愁的永久经典。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是北京人。他有一篇散文《想北平》。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感到寂苦。”;“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老舍先生对家乡是多么的爱,这乡愁是多么的感人肺腑!
已故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有一篇散文叫《月是故乡明》。文章说,他旅居欧洲11年,曾到过世界上将近30个国家。他在那些国家都看到过美好的月亮。“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他对自己故乡深深的爱着实令人感动。
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在散文《故乡情》中这样写:“说实在话,世上有许许多多比乡土更加美妙,更加怡人的地方,但独有故乡却是我的,它像母亲一样,无可选择。”是的,故乡有的方面可能比不上外面,但它却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它真的像母亲一样——哪有嫌弃母亲的!

写乡愁,必然会想到那首经典老歌《松花江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攻占辽宁沈阳。面对敌人的入侵,蒋介石却发出“不准抵抗”的命令,让东北军撤退到山海关外。家园的丧失,使许多东北同胞也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关内。撤到关内的东北军将士和流浪到关内的东北同胞时时刻刻想念自己的故乡,时时刻刻盼望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于是,歌曲《松花江上》诞生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哀婉的旋律唱出了东北军将士和同胞对故乡的思念,唱得背井离乡的人们泪流满面,动情的词语唱出了颠沛流离的同胞心中的乡愁。
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有一首歌叫《思乡曲》:“思故乡,望故乡,山川秀,百花香。思故乡,想爹娘,冷和暖,在心上。思乡的人啊眼泪成行……”人出门在外时间久了,就会想起故乡的美,父母的亲,朋友的好。但却不能回去。于是,就遥望故乡的方向,唱起了思乡曲,直唱得潸然泪下。

仔细想,扪心问,可以说几乎所有离开故乡的人心中都揣着乡愁。我初中毕业考取了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虽然来到了大城市,却强烈地想念小小的家乡县城。想那里的山水,想那里的亲人。4年学习生活中的最后一年,我们曾离开学校到辽宁省丹东市的一座金矿劳动。刚刚过完元旦,我们就从学校出发,一去就是半年,春节也没能回家。年三十的晚上,矿食堂早早就开始晚饭。虽然饭菜比平时好了许多,但我吃得也没有什么味道。有的同学不会喝酒却喝了酒,借酒消愁,减轻对家乡的思念。我不会喝酒也没喝酒。吃完饭没回宿舍,而是走向矿区外的马路上,遥望西边夕阳的余晖,思念遥远的家乡。那一刻,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之感。
有乡愁,是人的一个优点。想故乡,才能爱故乡。进而产生一种力量,建设家乡,让故乡更美更好。
编辑:赵楠楠
初审:陈德
复审:杨雪冰
终审:曹铁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