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融媒
  • 客户端下载

【书香桦甸】文心读书——故乡影像 松花江边那个屯(一)

时间:2024-08-25 10:10:28 来源:桦甸融媒

分享到:

主播:桦甸融媒综合广播 文心

书香桦甸,文心读书,听有温度的声音,了解本土文化,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本周与大家分享的是“桦甸,我心中的乡愁”系列征文当中的一篇作品,王景和的故乡影像系列之一的——松花江边那个屯(一)欢迎您的收听。


松花江边那个屯,指的是我的故乡江沿屯。

江沿屯地处全国闻名的松花江上游,隶属于吉林省桦甸市红石砬子镇抽水洞村,过去叫红石公社抽水洞大队。抽水洞村有五个自然屯,面积有几十平方公里,江沿是其中之一,另外四个屯是抽水洞、八家子、陈家屯、稗子沟。江沿屯的土名叫稗子沟口子,因为它地处稗子沟河与松花江交汇的地方。



村屯全景

江沿是何时建屯的,现已无从查考。我只知道,我爷爷是这个屯最早的住户之一。大约1880年代,我爷爷18岁,只身一人闯关东,就落脚在江沿屯。说是屯,其实当时还没有成屯,住的都是一些散户,东一家西一家的。日本占领东北后,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归屯并户,这才有了屯。

2004年

解放初期,江沿屯仅有10多户人家,除了我家和我三大爷家外,还有魏宝绅家,魏国军家,刘长山家,刘华山家,刘兴让家,刘广珍家,老邵家、老陈家,老曹家,老杨家,老高家,老孙家,老于家。到1960年我家搬走前,屯里又从山东来了两户,共有17户,105口人了。


2005年




江沿屯同整个桦甸市一样,是1948年解放的。解放时,农民分得了土地,各家各户单干。由于有的人家劳力少,有的有土地没牲畜,种地不免有些困难。到1953年开始实行互助组,种地铲地几家人互助,今天帮你家干,明天帮我家干。1955年成立初级合作社,土地入股,实行集体化。1956年成立高级社,以大队为核算单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2006年




集体化有个好处,就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生产队可以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农活,在用人上做到扬长避短。队里有个叫“邵瘸子”的人,腿脚不好,干不了重活,生产队就安排他当保管员。我父亲年岁大,气喘严重,生产队就安排他做了饲养员。高锡平有养牛经验,生产队就安排他专门喂牛。

在我的印象中,江沿屯的第一任队长是刘广珍,第二任队长是魏宝绅,后来是刘洪禄、刘绪义。1982年生产队解体,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组长换了几茬了。


2008

我小学五年级离开江沿,一直没能回去常住。但江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一直以江沿为家,江沿的山,江沿的水,江沿的人,一直都在我的心中。50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回去住几天。

江沿是个很有特点的地方。她三面靠山,一面紧靠松花江。春天,漫山遍野的山菜,采不完,吃不尽;夏天,浓郁的森林和庄稼封闭了整个大地,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秋天,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瓜果飘香;冬天,雪沃山乡,冰封四野,时不时地还有雾凇出现。特别是那条松花江,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奔腾咆哮,并常年地给人们提供鲜美的鱼虾。




来源: 王景和

编辑:蔡亚含

审:陈德

复审:杨雪冰

终审:曹铁权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