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的精灵
作者/王建中
冬夜,寒风摇曳着窗棂,我轻抿一口热茶,沉浸在书卷之间。夜读梅花诗,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共赏那傲骨寒梅。唐朝李商隐的《忆梅》在心头萦绕:“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与惋惜。宋朝王安石的《梅花》则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墙角独自绽放的梅花,凌寒而不屈,暗香浮动,引人遐思。南宋卢梅坡的《雪梅·其二》更是将梅与雪融为一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是啊,梅与雪相互映衬,才构成了冬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我闭上眼,仿佛看到了晶莹剔透的白雪压在粉红的梅花上,那俊俏的模样,哪一枝不是报春的佳作?然而,遗憾的是,身边并无红梅相伴。查阅资料,方知梅花虽傲雪,却难以抵御北国透骨的寒冷。我的思绪,蓦然想到长白山麓的冰凌花,不待早春二月结束,就以一抹金黄点亮苍茫雪野。

冰凌花,这北国冰雪中的精灵,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冻土冰雪里,悄然绽放。她无需绿叶的陪伴,也不用暖阳的偏爱,纤细的茎穿透冻土,柔软的花苞顶开冰雪,在残雪的山坡上俏立,随风摇曳。当气温升至零度左右,她向阳而开,花瓣轻展,犹如少女含笑;而当日落光线暗淡,或气温骤降至零下五度,她又闭合花苞,用紫褐色的叶片包裹金黄色的花瓣,静待暖阳的到来。

我的家乡桦甸,把白桦树确立为市树,寓意刚直不阿、坚韧不拔;而把冰凌花确立为市花,则寓意坚韧执着、纯洁顽强。白桦树亭亭玉立,冰凌花傲雪绽放,它们共同诠释了恶劣环境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桦甸魂。白桦树挺拔的身姿,是长白山下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冰凌花柔弱的娇艳,则是秋风遗落在山间的一串清梦。

冰凌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她的美丽。晶莹剔透的花瓣,仿佛纯净的水晶,迎着冬日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严寒的束缚,送来春的消息。她的美,简约而不失高雅,清冷却带着温情,让严寒中的生命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冰凌花的情,是对脚下大地的挚爱。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环,她默默地适应、顽强地抗争,俏脸露出笑容的时候,标志着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

更令人惊叹的是,冰凌花还是一味药草,全身都是宝。作为黑龙江畔少数民族敬献周代天子的奇花异草,她有着调解消化、强心利尿、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抗菌消毒、缓解痛经、延缓衰老等功效。人们称她为“福寿草”,寓意着吉祥与长寿。
在冬日的尾声与春日的序曲间,大自然以它独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绚烂而生动的画卷。梅花,这冬日的精灵,以其善变的姿态,悄然绽放于中原的温婉与南国的热烈之中,成为了季节更迭中最耀眼的一笔。
白梅,高雅如仙子,不染尘埃,于寒风中静静伫立,仿佛是冬日里遗落的一片云朵,轻盈而纯洁。红梅,娇艳似火,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节,也要绽放出最热烈的光芒,如同勇士的鲜血,染红了冬日的沉寂。粉梅,婀娜多姿,温柔地依偎在枝头,仿佛是少女羞涩的脸庞,带着一抹初春的羞涩与期待。而紫梅,则魅惑众生,以其神秘而深邃的色彩,诉说着古老而遥远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当梅花遇上暖雪,那是一种怎样的奇缘?它们相互映衬,彼此成就,坚忍于三两日的冰凉之中,共同书写着傲雪凌霜的传奇。历代文人骚客,无不为之倾倒,他们激扬文字,慷慨陈词,将梅花的坚韧与高洁,化作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佳句,让后人得以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美丽与力量。
然而,在东北的长白山麓,还有中原文化抑或南国文化遗忘的精灵,同样在极端严寒中默默孕育,她就是冰凌花。在这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冰凌花静静地等待着,忍受着刺骨的寒风与无尽的寂寞,只为那一刻的绽放。当气温接近冰点,她仿佛听到了春天的呼唤,圆了一个甜美的春梦。终于,被小鸟欢快的歌声唤醒,她摆脱了冰雪的束缚,向阳伸展,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花瓣上擎着晶莹的冰露,如同少女眼中的泪光,娇俏而动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梅花与冰凌花,虽生于不同的地域,却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她们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季节的信使,更是我们心中那份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让我们带着敬畏与感激,去欣赏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让心灵在她们的陪伴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