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融媒
  • 客户端下载

【周末“悦”读】北方的年味

时间:2025-01-25 09:57:38 来源:桦甸融媒

分享到:



北方的年味

作者/顾敬堂


快八点了,日头爷才艰难地从山坳里爬出来,雪地像被涂上了一层胭脂,好像顿时暖和了很多。断了半截尾巴的老牛拉着爬犁不紧不慢地走着,爬犁上拉着一个敞口的柳条筐,上面盖着一床棉被。

父母聊着天走在前面,老牛的鼻孔不时喷出两股浓烟,长长的睫毛上挂着白霜。我伸出手,想把霜花抹去,老牛轻轻扭头避开,责怪地看了我一眼。三人一牛十只脚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咯吱,如同一支小型乐队。

这是四十多年前跟着父母去镇上买年货的情景,我当时七八岁。

镇上逢“三”是集,腊月十三是年前倒数第二个集。人们从沟沟岔岔涌出来,满街都是赶着牛爬犁的农民。烧纸、檀香、粉条、冻鱼、锅碗瓢盆……改革开放后,市场立竿见影地繁荣起来,五花八门的年货在镇子的街道两旁迤逦排开,人们嘴里哈着热气,打听过价格,从怀中暗兜里摸出带着体温的“大团结”,将货物放在爬犁上。很多人都带着我这样的一个小跟班,跟在爬犁后面看着自家年货,免得被人顺走了。

来时走了十几里山路,等办完年货,日头就开始摇摇欲坠了。母亲买了六个油炸糕,分我两个,剩下四个要留给家里的曾祖母和姐姐。

“咯吱咯吱,咯吱咯吱”老牛也着急回家,走得比来时快多了,我开始夸张地喘着粗气,提醒大家我跟不上了。父亲拉住缰绳,母亲掀起柳条筐上的棉被,把我和年货安置在一起,重新盖好棉被。

黑暗狭小的空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摸索着身边的事物,猜测着都是什么东西。带着嫩叶的芹菜;柔软的布料;用草绳扎在一起的盘子;冻得硬邦邦的带鱼;两只塑料小灯笼;哈,两联五百响的鞭炮!

姐姐欢快的喊声从前面传过来,她守在村口好久了。掀开被子,外面已是满天星斗。

腊月二十三,是打扫卫生的日子。我和姐姐负责往报纸上刷糨糊,父亲整齐的把它们贴在墙上,覆盖住已经泛黄的旧报纸,屋子一点点变得鲜亮起来,整个屋子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和姐姐躺在炕上,读出棚顶报纸的一个标题,然后让对方去寻找位置,是我们经常玩的游戏。

姥姥家那年杀了一头猪,改革开放之前,都是由生产队统一杀猪,全村人平均分配,每家分到的猪肉少得可怜。我记得那天我们一家早早地去了姥姥家,院子里已经站着很多人,抽着呛人的旱烟,滚滚的热气从门上面冒出来,灶间大铁锅里的水开了。

肥猪尖锐的嗥叫声响彻山村,殷殷血迹如梅花般绽放于雪地,红白相衬,清晰如昨。当时年幼,浑不觉残忍,内心全然被热闹兴奋充斥。

猪骨肥肉下到锅里和酸菜炖在一起,两个小时后下入刚灌好的血肠,整个村子都能闻到杀猪菜的香味。父亲是山东移民,开始不喜欢吃酸菜,记得他曾恨恨地说:“迟早有一天科学会证明酸菜致癌!”当然,我猜他是不喜欢平日里清汤寡水的酸菜,这种浓油足料的杀猪菜是没有几个人会拒绝的。

百姓的日子刚刚抬头,有的人家开始攀比接年的时候谁家的鞭炮响、时间长,家父一直对这种事不屑一顾,这点挺让我失望。那时村里有户姓刘的人家比较穷,但是除夕夜里,他家每五分钟一次的巨响把整个小山村都震得瑟瑟发抖,后来才知道,他家放的是雷管,当时这类东西管制不严,在矿区很容易搞到。

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无论从国家到个人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北方的年味依然比较足。“年”的重心早就超越了吃“好嚼果儿”、穿新衣服这些身体的基本需求,玩儿冰雪、看冰灯,游枫雪部落,赏百里雾凇,品味朝鲜族风情,探索女真文化……如今人们对“年”的定位更加注重生命体验的叠加,吉林省作为东三省之一,气候柔和于黑龙江而刚劲于辽宁,非常适合全国各地的朋友对冰雪的体验。来吉林省过年,来桦甸市过年,相信是可以铭记一生的美好体验。




编辑:赵硕

初审:陈德

复审:杨雪冰

终审:曹铁权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