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桦甸市常山镇,甜糯玉米不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铺平了一条通往富裕的“金色”道路。近年来,常山镇通过精准的产业布局、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以及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将甜糯玉米从田间地头推向全国市场。
如今,这一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支撑。它的蓬勃发展不仅展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崛起
常山镇的甜糯玉米产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种植端,我们通过‘党建+特色产业’的方式,推动甜糯玉米规模化种植。”常山镇党委书记吴玉良介绍,全镇现有甜糯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35个,种植面积达1560公顷,年产甜糯玉米7500万穗。“这种规模化种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管理,确保了甜糯玉米的品质。”
在加工端,常山镇拥有5家龙头加工企业,包括桦甸市福薪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天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不仅具备强大的加工能力,还创建了‘长白山湖’‘糯老头’‘坤琪’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吴玉良说。
在销售端,常山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域外市场。通过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让甜糯玉米畅销全国各地。2024年,全镇甜糯玉米年销售产值接近1亿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次。
政策扶持与市场驱动:双轮推动产业升级
甜糯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当地政府在产业规划、资金扶持、技术推广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精准施策,不仅为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桦甸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桦甸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桦甸市鲜食玉米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桦甸市鲜食玉米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传统玉米种植向“传统玉米+甜糯玉米”种植转型。“这些政策不仅为种植户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企业入驻。”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为甜糯玉米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甜糯玉米因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而备受青睐。常山镇抓住这一市场机遇,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甜糯玉米的“金色”效应
甜糯玉米产业的崛起,不仅为常山镇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与种植大田玉米相比,甜糯玉米每亩可增收500元左右。常兴村的村民李殿富种植1公顷甜糯玉米,家里还养着牛,他说:“种植甜糯玉米不仅收入可观,还顺带解决了饲草问题。”
此外,甜糯玉米产业的发展还有效带动了就业。在福薪食品公司,每年生产高峰期可以带动300余人务工,人均可增收1.1万元。“家门口就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福薪食品总经理叶泓泽说。
“金色”产业,未来可期。2025年,常山镇将继续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推动甜糯玉米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吴玉良表示,下一步,常山镇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加工玉米汁、玉米粒、玉米快餐等全产业链,切实带动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品牌,我们定能形成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邬洪亮
李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