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浴血奋战夹皮沟
时间:2024-10-20 08:29:11
来源:桦甸发布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仅四月余,东三省全部沦陷。素有“关外黄金国”美誉的夹皮沟金矿及周边地区也难逃魔爪。以杨靖宇、魏拯民同志为代表的抗联将士与盘踞在夹皮沟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日本殖民夹皮沟时期,抗联第一路军在金银壁、摩天岭、牡丹岭、金沟子等地建立众多密营,形成了夹皮沟抗日游击区。魏拯民、曹国安、苏剑飞、郭池山等抗联英雄在这里留下了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抗日事迹。1935年3月,苏剑飞的南满第一游击大队、一军二师师长曹国安的机枪连、少年营和南满第二游击大队,在吉林省抚松县头道砬子河成立了“江北共同指挥机关”。苏剑飞任总指挥、曹国安任前敌政委兼副总指挥,兵力总规模超过400人。“江北共指”成立不久,旋即渡过松花江来到夹皮沟地区活动。1935年4月,一军二师同南满第二游击大队联合攻击占据夹皮沟金矿的日伪势力,缴枪十余支、伪币数万元、烧毁机枪两挺、弹药数箱。4月12日,一军二师联合南满第一、二游击大队,再次进攻由“大同殖产”经营的老金厂金矿,毙敌2名、打伤数名、焚毁大批建筑材料和矿区建筑。同年11月,一军二师在夹皮沟岭伏击日军坂津部队,伤敌5名。1937年11月,二军四师在老金厂山下,消灭前来讨伐的伪军一个营。1939年7月,二军四师在西北岔与200余名日伪军交战,歼敌30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60支。1940年12月,日军突袭金银别密营,魏拯民率领警卫排奋力突围,击毙日军1名,此役为魏拯民将军生前对日最后一战。自1935年始,抗联第一路军在夹皮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激烈战斗,无数英雄捐躯在这里与青山融为一体,化作不朽的丰碑。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针对抗联第一路军,实施了“伪吉林、通化、间岛三省联合大讨伐”,夹皮沟地区成为讨伐重点区域。日军在武力讨伐时,既使用分割包围、来回拉网、轮番扫荡等策略,又用所谓的“壁虱战术”,对抗联领导人所在的队伍咬住不放、穷追到底。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又不能生火,很多战士因饥饿、寒冷牺牲。魏拯民当时重病缠身,但他始终以顽强乐观的革命精神鼓励战士们要战胜眼前困难,把士兵们对他的“特殊照顾”毫无保留的转让给伤病员。由于缺少粮食,只能去剥密营旁的小松树嫩皮,这种树皮吃了一顿,短时间内再去吃什么,都是松树油子味。魏拯民把仅有的粮食让给了战士,自己则主动吃起松树皮。并用他那幽默的话语,给战士们带来一丝乐趣,以此消减饥寒交迫的苦闷。他一边指挥战斗,一边不忘联络群众,把全部的热血和精力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
1940年3月13日至15日,魏拯民在夹皮沟头道溜河主持了中共南满省委和第一路军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开始前,他带领大家为杨靖宇总司令举行了庄重的追悼仪式。会议结束后,他不顾疾病的折磨顽强的承担起领导第一路军的重任。4月,魏拯民召集韩仁和、徐哲、陈秀明、黄海峰等部分将领在夹皮沟柳树河开会,落实头道溜河会议决定,通过了《南满省委秘密纲领》。根据头道溜河会议精神,韩仁和率领警卫旅向敦化、宁安方向转移,魏拯民仍留在夹皮沟地区活动。这段时间,尽管身体不允许他长途跋涉,但他依然冲锋在第一线和战士们并肩作战。不久后,严重的心脏病使他彻底离开战场,由警卫排护送到夹皮沟一带密营养病。在这里,魏拯民一边为领导第一路军殚精竭虑,一边书写报告、总结经验,期盼同延安党中央取得联系。但是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信件大多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第二次头道溜河会议后魏拯民<中间>、韩仁和<右>、徐哲<左>合影)1941年新年,魏拯民和抗联将士在风雪中度过的。大家围坐在密营里,只吃一碗小米加松树皮,已经感到很满足。新年过后,魏拯民病情加重,时常呼吸困难,连翻身都很吃力。1941年1月20日清早,魏拯民将心爱的配枪交给警卫排长黄贞海,片刻后停止了呼吸。在漫天的寒冷中,一位坚贞的共产党员、不屈的抗日斗士,把生命最后的芳华绽放在夹皮沟牡丹岭。战士们处理完魏政委的身后事,就跟随郭池山副官前往安图县迷魂阵寻找其他部队。由于叛徒告密,迷魂阵附近密营全被日军摧毁,非但没找到部队,连落脚之处也尽遭破坏,郭副官只好带领大家回到夹皮沟寻求百姓帮助。经过长途跋涉,在夹皮沟的山里找到了以烧炭为生的千龙鉴。千龙鉴时年已过六旬,和郭副官是老相识,帮助抗联做过很多事情。他将战士们安顿在附近的山沟里,并积极协助开展抗日活动。有一天,千老外出替抗联买粮,一去20余天毫无音讯,大家非常担心。后来得知,千老被日伪怀疑,关进牢房。他忍受酷刑、咬紧牙关,没有向日伪泄露半点关于抗联的秘密。靠着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日伪没有掌握他“私通抗联”的罪证,只得将其释放。在鬼门关上走过一遭的千龙鉴老人,仍旧把抗联将士当成自己的亲人,倾力帮助抗联将士度过了艰难岁月。抗联第一路军在夹皮沟及周边不断打击日伪军,极大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决心,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军民鱼水情。山民陈德寿、陈喜寿兄弟二人顶风冒雪为抗联送给养,陈德寿被俘后经受酷刑折磨,不屈服、不招供、不投降,后经郭池山贿赂伪军得以脱险,但其弟弟陈喜寿惨遭日寇杀害。木帮把头张忠胜经常资助抗联将士给养,其中,衣服400余套、胶鞋300余双,以及大量的粮食、牲畜等物资。同时,冒险营救被俘战士23人。有抗联在,百姓们就有了底气同日伪汉奸做斗争,矿工们秘密建立了反日同盟会,掀起了“反迫害”“反饥饿”斗争。同时,自发为抗联提供便利。在形势最为紧张的时刻,金矿区的一间外包工房,竟然被改造成为抗联将士的养伤所。
(魏拯民之子关明珠与积极帮助抗联的陈德寿老人合照)英雄已逝,薪火相传。在夹皮沟及周边的牡丹岭、 “陈三秧子沟”等曾经的抗日战场,至今流传着军民团结打日伪的感人事迹。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浴血夹皮沟,谱写了一首永不屈服、慷慨悲壮的英雄史诗;夹皮沟人民为支援抗联打击侵略者义无反顾、不惜一切,他们的崇高爱国奉献精神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