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人民法院依托当地“白桦精神”的丰富内涵,积极创新普法手段,着力打造“法润白桦”普法品牌。
秉持“一个案例就是一本教材,一个庭审就是一场课堂”的普法宣传理念,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以公益服务促推醉驾治理模式,通过让醉驾嫌疑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达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法治宣传效果。同时,将旁听庭审活动作为强化法治培训的重要方式,根据受教人群特点选择相应的庭审内容,以真实案例和现身说法,让法庭成为生动直观的普法课堂,并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典型案例,促进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成为常态。
为了将普法工作融入司法实践,融入民生,市人民法院创新开展对接式按需释法、巡回式流动送法和摆摊式互动讲法。一方面,集中组织法官与辖区企业精准对接,搭建“专线”,定期开展“法治体检”,开出“法治处方”,精准服务企业司法需求,促进企业依法运营。同时,与市工商联共建法治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平台,通过联建协调机制推动涉企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另一方面,为了让“家门口”的法庭成为普法“公开课”,市人民法院依托辖区共享法庭和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调解、巡回审判、巡回普法,选取近期频发、高发的典型案例,走进村(社区)以及案件事发地,深入浅出地为基层群众讲解民间借贷、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努力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法官们走上街头、走进集市,挂横幅、摆展板、发手册,面对面开展法律咨询、释法明理等交流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让法治宣传更贴近群众、更有“烟火气”。
为持续打造“法润白桦”普法品牌,市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打通普法宣传“内循环”,不断提升普法工作联动合力。先后与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开学第一课”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送去“法治套餐”;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妇联联合设立“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指派专业人员入驻,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困难救助等一站式服务;与市人大联合开展“代表法官面对面”“为民送法到身边”等行动,选派定点联系法官,定期到联络站开展普法宣传、纠纷化解等工作,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官服务站;与市政协建立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聘请政协委员作为特邀调解员,积极参与典型案例宣传、纠纷前端化解等工作。
来源:市人民法院
初审:陈 德
复审:杨雪冰
终审:曹铁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