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桦甸融媒综合广播 文心
书香桦甸,文心读书,听有温度的声音,了解本土文化,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本周与大家分享的是“桦之韵”征文作品于小芙的—— 一座小城的颜色。

桦甸的名字可以分开来理解,一是“桦”当然指的是白桦树,一曰“甸”,桦甸坐拥松花江与辉发河,又有松花湖、白山湖、红石湖等大片的水域,可谓水草丰美,白桦树偏爱桦甸,它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耐寒,喜湿地,同样的,桦甸人也喜爱白桦树。
白桦树春天一脸青涩,碧绿的叶与莹白的干相衬;秋天,叶子变成金黄色,像一树的金元宝,微风一吹,片片下落,就变成黄金铺地了。
小城人每谈起金子都滔滔不绝,几乎每一个四五十岁以上的男人都会用笨方法采金,在江水的急流里,手摇着金簸箕,荡走泥沙,捡出石块,将金粉小心翼翼地收入腰间红色的布囊中。于是女人们有了金首饰,孩子们有了新衣裳。
这的人们还时常提到一个词,“韩边外”,与金子关系密切。是一个叫韩宪宗的人,从齐鲁闯入关东,来到夹皮沟一带找矿,采金,成为当今享有盛名的,中国黄金第一矿——夹皮沟金矿的奠基人。他建房子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建立管理制度,重慈善轻徭赋,缔造了一处远离苛税与匪患的世外桃源,人们管韩氏一家子叫“韩边外”,称这一带也是“韩边外”。这里的金子多啊,得用吨来计算。
“金城”,当之无愧。
韩氏一族采得金子购买武器,举起抵抗大旗,在甲午战争和抗击沙俄中,不顾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转战南北,几年时间里,有七千余名乡勇战死疆场。他们是为小城的安宁而死的,是和平的先驱,那些生命无声逝去,多年后的今天,一座小城因为他们而溢满荣光。那些英灵们,更多的长成了白桦树,开成了冰凌花,傲立风雪,不骄不屈。
随后的年月里,又有大批的强盗来抢金子,仅凭韩氏一族的力量怎么能对付得了呢?小城的苦难就这样开始了。大批的金子被强盗们挖出来,大批的金工被虐待致死,一时间天地失色。
杨靖宇、魏拯民、孙达德等人闻讯赶来,一只红色的队伍散布在密林之中,和强盗决一死战。小城人们看到了希望,他们运粮、筹衣、送盐,顶着枪林弹雨,饱受饥寒与酷刑,一次次出现在通往密营的山道上。
作战英勇的兵将们,有人民做后盾,最终赶跑了强盗。
小城安宁了。
你看,这枫叶,漫山遍野,大概是因为血性与鲜血的缘故。
红叶染红了山梁,也点缀了碧蓝碧蓝的湖水。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一直守望着小城。她们是美丽的仙子,带给小城处子般的、宁谧的蓝色基调。松花江、辉发河,带着各自的古老故事,在小城相聚,为小城献上神秘的蓝丝带。还有历史上的那些修志大家们、作家文豪们,在《资治通鉴》《吉林通史》《清史稿》《桦甸县志》中描绘过、记录过桦甸。今天的文人墨客承接过史笔,续写小城文脉。
感谢他们。
小时候学画画,老师讲三原色,觉得神奇,黄、红、蓝不断变幻着色彩。如今只觉得欣慰,我所在的小城桦甸,齐备黄、红、蓝三原色,所以,她的未来必定是万能万有、多彩多姿的。用白桦树干的白作底色,勾画上金黄的叶片、蓝色的江河、红的枫树,一幅绚烂的画,就成了。
来源:于小芙
编辑:王焕忠
初审:陈德
复审:杨雪冰
终审:曹铁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