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融媒
  • 客户端下载

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丨“晓”奁妆秀靥 “光”彩照金城——晓光村旅游业发展调查

时间:2021-07-08 17:06:50 来源:桦甸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助推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7月6日,第二届桦甸市朝鲜族辣白菜文化节在桦郊乡晓光村举办,这个东北小村乡村旅游的突破盛景点亮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嘉宾眼球。

晓光村位于北国金城桦甸市市区南4公里处,幅员面积约230公顷,辖3个自然屯,全村人口共222户822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98%。近年来,晓光村紧抓桦甸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内涵深厚和生态环境优美等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晓光道路”。

紧抓政策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桦甸市着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党建引领示范带和乡村旅游示范带“三带”建设。晓光村所在的桦辉沿线处于苏密沟风景区,有友谊花海、白桦林、枫雪谷、红叶长廊等景点,被桦甸市列入重点打造旅游线路。晓光村基于政策机遇和区位优势,积极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新要求,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多次召开村支委会和党员大会,经集体研究,将晓光村定位为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区。他们向上争取建设资金累计超过2500万元,全力打造了产品展销区、景点展示区、旅游接待中心,不断完善餐饮、民宿等服务设施。

此外,晓光村还联合友谊花海和桦甸出彩农业公司,成功打造出一条“乡村游+工业游”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领略桦甸市工业产品的魅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逐渐成形、发展壮大,年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

坚持文旅融合,体现民族风情,高效激活民俗文化元素新引擎

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晓光村具有辉煌历史,村名“晓光”是由周恩来总理命名的,1958年曾获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晓光村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增加了民族元素。他们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基础上,无论是旧有民房还是新建的民宿、饭店等房屋,均采用青瓦白墙的山顶式建筑风格,村内设立木制的长丞、秋千、跳板等朝鲜族标志物,定期举办辣白菜文化节,现场展示辣白菜、打糕等朝鲜族美食制作工艺,使得民族、民俗风情扑面而来。

此外,晓光村还修建了朝鲜族民俗博物馆,馆内陈设包含“民俗民风”“历史沿革”和“辉煌成就”三大板块,既是晓光村辉煌历史的记忆,也是桦甸市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缩影,夯实了晓光村乡村旅游的文化基础。

立足村情实际,推动农旅协调,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业态

晓光村属于朝鲜族村,大多数村民都到韩国打工。针对“空心村”现状,晓光村提出利用村民闲置房屋打造民宿的开发模式。2018年以来,桦甸市文旅公司先后在晓光村投资打造朝鲜族特色民宿9户,村民自建餐住综合体1座,形成民宿一条街。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晓光村村容屯貌也在治理之下焕然一新。

晓光村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传统,所产大米软糯香甜,广受欢迎。为发展水稻产业,晓光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设立红色党员驿站,加强了同国内外党员间联系,掀起了返乡创业的浪潮。2017年,晓光家庭种植农场成立,流转土地220公顷,建成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年产水稻1500吨,注册了“晓光大米”品牌,解决当地农民就业70余人,带动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以辣白菜、大米等产品为代表,晓光村旅游产品供给大为丰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在该村正得到持续深化。

扩大招商引资,深化校地合作,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建设新征程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社会投资,更离不开科学规划。在桦甸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由滔博雪上乐园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民俗村雪乡项目,包括滑雪场、雪滑梯建设,打造雪上乐园,现已初具雏形。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拟投资50亿元在晓光村建设苏密白桦小镇项目,主要建设别具特色的关东风情和朝鲜族风情民宿群、发别河沿岸商业街,完善医院和学校等基础设施,打造集民宿、餐饮、商贸、娱乐、生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乡村振兴既需要引财,也需要引智。2019年,晓光村与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建立校地合作关系,打造政产学研基地,深入挖掘该村生态、民俗等综合资源潜力,推进农创园建设,推动该村乡村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


如今,先后加冕“国家森林乡村”“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吉林省2020年美丽休闲乡村”等重磅荣誉的晓光村,已成为桦甸市全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被吉林省列为农耕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


来源:江城日报

审核:迟学鹏

编辑:赵楠楠

责编:谢郑阳

监制:曹铁权

图片

图片

图片

热门评论